1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工作会议传来喜讯,在2023年度研究所评价中,我所以78.6%的增长率再次荣获全院发展速度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发展实力排名由上年度28位上升至24位,标志着我所科技创新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一年来,研究所始终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农业产业用水痛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是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部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农村部重点工作,聚焦职责使命,开展变量喷灌、精量微灌、智能水肥机等灌溉新技术、新装备研发,集成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节水增粮增效技术模式,为补齐灌排设施短板提供了科技支撑;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装备落地应用,定期发布小麦、玉米墒情监测与灌溉周预报,有力保障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用水效率提升;参与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协助开展玉米主产区“科技包县”和主产省区整建制高产创建,建成百亩千亩示范方,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深入落实了“举院抓大事”工作要求。紧密围绕耕地、绿色低碳、乡村发展领域重点工作,与牵头所开展联合攻关,深入实施黑土地、盐碱地、人居环境、设施农业等重大科研任务,揭示了黑土质量—作物生长—土壤水热互作关系,创新了盐碱地多水源循环与灌排协同精准调控技术,突破了农业废弃物高效快速堆肥关键技术,优化了设施水肥一体化精确微灌技术,为不同农业场景水肥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制定了技术方案;积极参与了院区域中心建设以及院地合作,农田灌排科技、数字果园与智慧灌溉、西部绿洲作物高效用水与水盐综合调控等三个创新团队成功入驻华东中心、山东淄博“中农数院”和西部中心,为服务地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科技动能。
三是科研立项与成果产出再创佳绩。新增自然基金、重点研发、节水攻关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课题15项,预期留所经费超6500万元,创历史新高;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98篇,高水平论文数量较上年度增长50%,出版学术专著19部,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3件,理论创新成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4件,2件专利被评为高价值专利,参与编制的《水肥一体机性能测试方法》行业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发布,获得河南省、教育部、社会力量等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项,应用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
四是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步健全。牵头完成中国农科院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积极参与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两门课程和一部教材获得立项资助;新增院内硕导4人、院外导师12人,客座生数量较去年增长1.5倍;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篇,其中JCR学科排名第一论文1篇、前5%论文3篇,论文质量显著提升;34人在行业学会、研究生院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9人荣获院优秀教师团队称号;2023年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全院36个培养单位排名第22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五是科技平台与科研基地获得多方支持。商丘国家野外站条件能力与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与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共建的绿色试验站得到商丘市人民政府支持,采购科研仪器23台,总价值1000余万元;真实性检验工作获得空天院经费资助;出版2部重要数据专著,有力支撑国家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网络建设,新乡基地入选首批科学观测站点,获得经费支持;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考评结果良好,科技部大型科研设施仪器开放共享继续保持良好成绩,新乡基地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奖补资金申报评审。
六是国内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成功举办贾大林学术思想研讨会、第二届智慧灌溉大会、智慧农业论坛、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理事会,开展科企对接活动,为高标准农田灌溉装备“最强大脑”;召开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学术研讨会,1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报告,为我院长期因子观测工作落地实施提供新思路;持续深化学术交流,31人次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河南省委书记、院党组书记等省部级以及厅局级领导40余批次来所调研,关心支持我所发展,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七是国际合作交流网络稳步拓展。持续与英国洛桑研究所、尼泊尔农业研究组织、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日本白光株式会等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新签、续签科技合作协议4份,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获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和外国专家项目;接待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灌溉司司长等外国官员、专家4批次,派出专家4批次到德国、日本、塞尔维亚等国交流访问;20人担任SCI一区、二区期刊副主编、编委和客座主编,1人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任职,8人次在国际大会上作学术报告,为解决世界灌排科技难题输出中国方案,研究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研究所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扎实推进使命科研,坚定不移走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之路,以节水增粮增效为目标,加快实施耕地、绿色低碳、乡村发展领域重大科研任务,全面启动农业节水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新装备、新产品,创建新模式、新样板,构建适应国情农情的智慧灌溉技术体系,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