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节水农业绿色发展暨贾大林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召开,会议由贾大林生前工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以下简称“灌溉所”)主办。
会议设有学术思想研讨会及特邀学术报告会两个部分,旨在传承弘扬贾大林爱国、创新、奉献、协同的宝贵学术思想和崇高精神品质,搭建学术交流、科普平台,激励新时期科技工作者加快节水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水安全与粮食安全。
贾大林是我国农田水利与土壤改良专家,节水农业的开拓者、先行者,他在一生的科研实践中形成了“农水结合、分区治理、博采众长、注重实践、集成体系”的思想,为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回顾贾大林不辍奋斗的一生,指出贾大林是新中国优秀的农业科学家,是中国农科院“新乡精神”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毕生致力于国家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灌溉所副所长王景雷介绍贾大林学术思想与成就,他表示,贾大林是我国农田水利与土壤改良专家,节水农业的开拓者、先行者,建成国内首个水利土壤改良同位素实验室,首次提出盐渍土冲洗理论公式和地下水临界深度三条线;他总结出“排、灌、平、肥”和“放淤稻改”措施改良盐碱地,支撑当地粮棉单产显著提升,一改豫东平原“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的景象;20世纪70年代他与石元春院士共同主持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科学提出分区治理途径,形成“治水、改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良种良法”综合治理体系,创造经济效益74亿元,粮食增产205万吨;1993年,“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我国农业领域的第一个特等奖,被誉为农业科技界的“两弹一星”;20世纪80年代,他原创性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概念和农水结合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院士等同行专家与参会人员全面回顾贾大林砥砺奋进的一生,曾与贾大林共事的老专家如农业水土工程学家熊运章等也纷纷来信纪念,大家有感情、有温度、有力量地讲述自己与贾大林的交往故事,从“一碗酸汤面 一生孺子牛”在艰苦环境中白手起家做科研的故事中体会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从放弃北京户口举家奔赴河南农业生产一线、为国捐献四合院老屋的故事中体悟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从毕生投身国家农田水利事业,退休后仍躬耕不辍的故事中理解他的严谨认真的学术精神。一位为党为民、矢志不渝、措置裕如、硕果累累、胸襟宽大、平易近人的农业科学家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与会人员均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贾大林等老一辈科学的崇高精神品质和宝贵学术思想,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坚持“四个面向”,践行使命科研,以科技创新支撑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围绕农业节水化迫切需求开展慧水科技行动,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农业用水瓶颈,打造农业水效网,支撑农业用水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在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中再立新功。
据介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原报道链接:专家学者研讨贾大林老科学家精神,推动节水农业绿色发展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