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在新乡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建所60周年学术交流暨第二届灌溉农业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获悉,近40年来,在全国灌溉面积增加3亿亩、灌溉保证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灌溉用水基本未增加,但粮食总量和人均粮食拥有量连上了几个台阶。
“这当中,农田灌溉硏究贡献巨大!”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倪文进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我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4亿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4,在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农田灌溉科技创新与应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表示,农田灌溉研究所建所以来,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在灌溉排水技术与设备、作物水分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农业农村水生态保护等领域不断创新,大力推动先进技术示范与应用,获得了近300项科技成果,其中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成果12项、省部级奖励成果100余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田灌溉排水科技的进步,对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成立后,1963年搬迁至我省新乡市。据介绍,该所成立60年来成果推广应用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0多亿元,为我国农业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开始的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农田灌溉研究所经过多方探索,提出了“灌排并举,旱涝碱综合治理”的科学方法,纠正了当时“以蓄为主”的治水方针,指导了全国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推动取得黄淮海平原从盐碱地到“中原粮仓”的历史奇迹。
进入90年代,北方水资源紧缺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田灌溉研究所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节水农业概念,研究建立了节水农业理论,研发出节水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动了国家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新时代,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不断探索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智慧灌溉技术,着力创新形成了新一代智慧灌溉系统,引领了我国农田灌溉科技方向,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说,60年来,农田灌溉研究所积极投身新乡乃至河南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事业,为新乡黄河背河洼地放淤稻改、盐碱地改良和区域农业综合治理、灌区规划设计与用水管理、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推广以及产业科技扶贫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需求一直是农田灌溉研究所的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围绕我国灌溉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工作,铸牢农田灌溉科技基石,支撑农田灌溉事业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黄修桥说,农田灌溉研究所将不断推进协作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水平,支撑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和现代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