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通过对比试验发现,灌水定额40毫米、施氮量180千克每公顷可提高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降低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硝态氮富集风险。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农业水管理(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

大水漫灌导致的水肥过量使用会增加土壤、水资源等环境污染风险,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中优势明显,但适宜该地区合理的水氮配比模式仍需深入研究。

科研人员通过三年大田对比试验,探索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与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充分灌溉相比,轻度水分亏缺灌溉(降低20%)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时,并不会降低产量。当施氮量超过180千克每公顷时,玉米产量不再增加,但却增加了60到100 cm土层硝态氮的积累。研究结果显示,灌水定额为40 mm、施氮量180千克每公顷的夏玉米水肥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并降低硝态氮在深层土壤的残留。研究可为华北平原夏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该研究得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资助。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377424002804


e591dc882c369260deaab11ee1f7e92.png



版权所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电话:0373-3393354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东)380号
京ICP备10039560号-5      Email:guangaisuo@caas.cn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