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需具备数学、水力学、农田水利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节水灌溉理论与新技术、排水技术与工程等研究方向的核心知识,在一个或两个研究方向领域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农业水土工程相关的原型观测或现场检测、田间试验、统计分析、物理模型试验、计算机数学模拟等工具性知识,要了解相关方向主要的观测方法、相关仪器和软件的应用。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学术素养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农业水土工程事业,了解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特有的社会公益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等特点,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应该具备较为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国内外农业水土工程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二)学术道德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应具有优良的个人品德、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严格遵循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在科研活动中,不得捏造、篡改、拼凑试验数据或者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一)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学科主要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期刊文献、著作与学位论文、讲座与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研究报告等。作为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在硕士学习期间,应该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相关领域技术和方法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获取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相关技术与方法的相关知识;能通过选听专题讲座、参加学术研讨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农业水土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农业水土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需求,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取真知。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试验研究及问卷调查过程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持续学习先进技术与新知识。
(二)科学研究能力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农业水土工程实际问题以及在应用基础理论或技术研究中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学习期间,能够在导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合理利用,提出学位论文研究课题;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科研或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技术、设备等问题。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要求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的身份在 SCI/EI/SSCI/CSSCI/CSCD或国内核心期刊至少发表 1 篇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论文。论文研究成果暂时不宜公开发表的, 由导师签字确认其学位论文达到发表学术论文的水平,两年内由导师将发表的相关内容的论文上报 研究生院进行核销(申请表和核销表见附件)。两年内未能核销者,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撤销已授予的学位。
(三)实践能力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针对学位论文研究课题,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案,并能独立实施;研究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试验基础知识和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数据分析,撰写学术论文。
(四)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是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拓宽视野、获取知识、了解学术动态和科技前沿的重要途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应该能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提升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 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总结、归纳和提炼能力,要善于通过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技术示范现场等平台展示研究结果,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准确、清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技术效果。具有一定的用外语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的初步能力。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三学年累计参加学术活动 15 次以上(含 15 次,其中回所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 10 次),至少参加 1 次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
(五)其他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其他能力,主要包括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应用水平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生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是硕士阶段学习工作的总结性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一)规范性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科学依据,要针对具体的理论或技术及方法问题,避免选题过大、过宽、过泛。论文选题应该在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文献应该是近五年以内公开发表的为主,且要有一定量外文文献阅读量。在完成大量文献阅读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正文字数要求至少 6000 字,可以有适量的图表,其中文献引用学术期刊论文至少 50 篇,外文文献至少 30%。
完成论文综述和主要课程学习后,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设计书,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 5-7 位具有副研究员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前瞻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题报告经评审小组论证同意后,即进入论文研究阶段,须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经过科研实验记录、中期考核及学术活动等质量控制环节,最终形成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中英文摘要、绪论或文献综述、正文、表格和图表、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致谢等几个部分。文献引用要求信息准确完整,引用原始文献, 避免转引。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图表、公式、缩略词、符号等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学位论文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学术观点、实验方法时,必须注明出处; 论文中他人的贡献必须明确说明,并给以恰当的致谢。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字体、大小等一切格式上的规定必须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标准文件执行。
(二)质量要求
硕士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课题有较为深入的见解。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或实践指导意义,达到一定的工作量和学术水平,表明作者已经较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必要的工作量要求
论文研究有一年及以上工作量,科研记录翔实、规范(符合中国农科院实验记录管理办法),论文正文至少 2 万字,参考文献至少 80 篇,近 5 年的参考文献至少 40 篇,外文参考文献至少 30%。
五、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须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