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 服务现代农业
——在院科研管理与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院长 翟虎渠
2007年7月29日 长春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长春召开科研管理与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国家科技政策,交流科研管理经验,研究部署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建设,全面提高我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持自主创新,加速推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
2002年,院党组根据我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全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研究并提出了我院新时期的发展目标:要用5—10年的时间,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和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的战略目标。5年来,院党组始终围绕“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任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完成了院、所学科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二是成功实施了“杰出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优化了我院人才结构;三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建成1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最近又被批准了一个重大科学工程,新建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批农作物改良中心、野外台站、质检中心等,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强化自主创新,培育出超级稻、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矮败小麦、双低油菜、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等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拓展了国际合作领域,搭建了一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六是初步形成了种子种苗、疫苗兽药、农药、化肥、饲料、保健食品等一批高科技产业,有效支撑了院所发展;七是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5年来研究生的招生量逐年大幅度提高,提升了我院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培养能力。
在过去五年里,我们确定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为全院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实践证明,“三个中心一个基地”战略目标符合我院的发展实际,必须坚持这个目标不放松。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前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们最终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在这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院的思想,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集中到“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建设上来。我们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指引下,面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自主创新,合理布局学科,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我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二、尽快启动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为“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集团作战是“大科技”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根本保障。
我院从2002~2005年连续4年实施了“杰出人才工程”,共选拔一级岗位人才43人,二级岗位人才124人,三级岗位人才241人。“杰出人才工程”的实施,使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骨干人才队伍得到充实,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一、二、三级岗位杰出人才基本覆盖了我院41个一级学科和173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以杰出人才为主体为骨干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2007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上半年,院里下发了《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工作机制和重点方向,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一批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紧密型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具体地讲,以研究所为主,在全院建设100个左右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从中选出20个左右团队,通过大力扶持,培育成为本学科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引领我们科学发展的优秀创新团队,力争有3~5个创新团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近几年来,我们在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部分高校的“211工程”、“985工程”均得到国家数百亿的支持。我院人才建设仅靠我们自筹,力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重视农业自主创新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争取中央财政对我院人才团队建设能有一个较大支持。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我院“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也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作为近几年本单位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院里成立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检查监督,在院人事局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院机关各部门,要在院党组和院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部门职责分工,主动配合、积极支持、统筹协调、热情服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实施;各研究所要成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由所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单位创新团队的建设,做好组织推荐、重点扶持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院里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所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任务和年度考核指标中去落实。
大概在三个礼拜前,我接待了欧盟代表团,在交谈中一个丹麦专家谈到,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时状况也不是太好,但他们高度重视人才,高价引进全球科学家,甚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去了以后,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对提升新加坡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确定创新团队建设的时候,希望各个研究所既考虑未来发展方向,又要实事求是。我们的所长都是业务骨干,但是也不能一个所的几个团队都是由所领导牵头,这样不利于调动学术骨干的积极性,希望大家考虑这方面问题。我认为在同等情况下,创新团队牵头人要优先考虑其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三、扎实推进科技平台建设,迅速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与保障能力
我院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改良中心、野外台站等创新平台,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了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农产品质量与检测技术中心”、“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项目也在建设中。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大楼即将落成,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争取再用3—5年,再建4—5个这样的平台,以及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大楼、农产品加工大楼、国家农业图书馆和应用微生物工程中心等。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院条件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科研设施与设备陈旧老化,科研能力和条件建设还显滞后。我院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多,我们要争取国家的支持,否则长此以往地下去,我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尽最大可能争取得到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的支持。今天我们提出的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平台我们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国家资金,整合人才资源和条件资源,才能出效益,出成果。我们的高级科研人才培养条件还有待改善。我院研究生院是国家批准最早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这5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到2010年研究生规模将超过3000人。由于受到办学硬件和设施条件的制约,发展受到限制,招生指标不足。经过努力,院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来投入,改善研究生院的办学条件。我们有的学科是急需加强的,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特产、经济作物、园艺、花卉、草业、农业资源、环境工程、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生物安全、数字农业、国际贸易等方面急需培养大批高层次的人才。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增加,国外的留学生和国内流动科研人员数量也将急剧增加,研究生院和相关单位的设施条件更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将来可能有一大批流动性的人才,我们要想办法加快建设,特别要加强住房和教室的建设,解决研究生和高层次流动人员的基本需求。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十一五”建设并启动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契机,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我们要努力实施好“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项目工程进度,争取在年底前动工。二是大力推进“作物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申报立项工作,国内许多单位也都在申报这一项目,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争取。我们要花大力气做好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最好是在院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前院里没有重点实验室,我们要马上启动这个工程,要建设一批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三是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建设。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准,它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影响国计民生,影响国家声誉。2002年新组建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研究所,是一个比较好的决策。国家投资60个亿来抓质检体系建设,我希望每个所至少要有一个质检中心,希望和我们合作的其它单位也能建。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是“十一五”新增计划,投资力度比较大,院里和各所这两年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基础较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抓紧组织项目申报和落实,争取这块工作成为新的突破口。此外,要认真做好国家和部门野外台站、改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尽快地建设国家农业图书馆、国际马铃薯亚太中心。通过建设,建立一个从研究到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四、加强科研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在整体发展战略、经济与科技政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们国家进入创新的行列。科技部根据这一计划对项目作了重大调整。
“十一五”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首先,国家对五大科技计划支持的经费总额是增加的。例如,科技支撑计划设置了近10个重大项目、近40个重点项目,安排经费比“十五”有较大的提高;第二,国家将实施16个重大专项,农业部实施1个,与我们有关的有2—3个;第三,国家在重大基础研究、行业科技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方面也在加大投入,希望我们密切注意这些动向。在学科条件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可能是个机遇,可以预计在今后的五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部门间、单位间、个人间将会是新一轮的洗牌,如果不抓住机遇,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我们怎么办?我看还是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研为本”的指导思想,将科研立项当作中心任务来抓
“十五”期间,我们总的科研经费20—22个亿,“十一五”我们原定的目标是比“十五”翻一番,后来想想还是做不到,所以提出来增加50%,“十一五”能不能到30个亿?现在我感觉还有难度。我们申报立项的任务和担子还很重,要继续把“十一五”的科研立项当作中心任务来抓。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面全方位地争取资金。目前,科研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国家的科技计划,地方和部门的科技计划,横向联合。各所都要重视这三块,中央的,地方的,横向的。“863”、“973”支持的力度比较大,有一些专项经费支持力度也很大,希望大家多想办法,抓紧多立项。
2、做好已有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管理
各所不仅要重视立项,也要重视和做好已有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管理工作。首先,科研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类计划的管理办法,做好项目任务书、预算、中期评估、总结、审计及验收工作,督促项目负责人严格执行项目任务书。其次,要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构建和谐的创新氛围。三是要引导科技人员献身科研,严格按要求实施好每一个项目,把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作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探索,刻苦攻关。四是管理人员要做好协助和监督工作,对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并帮助解决。
3、选准目标,培育重大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要解决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要加大重大科技成果的培育。我们在“十五”期间共获得了20项国家成果奖,其中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十一五”我们能取得多少项?我估计超过20项没有问题,但是一等奖能有几项没有把握。各个单位要注意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特别要借鉴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的经验,把这一项目再进行挖掘、整理、补充,从理论上、实践上再来完善一下。上礼拜我在哈兽研讲,“蓝耳病”项目现在报还不是时候,再等一两年报一等奖是可能的,现在报最多是个二等奖;“矮败小麦”非一等奖不可。所以希望我们这几个单位要高度重视。当然二等奖也不错,但我认为二等奖不足以体现成果的水平。我们要想想在其它方面有没有可能冲击一等奖?希望各个单位加大科技成果的培育,不仅仅是要培育一等奖,还要研究怎样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问题。
4、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们研究所的科研处,大都为3到4人,但是也有小的研究所只有1到2人,具体负责的只有1人,科研管理人才欠缺,造成科研管理工作滞后,服务不到位,许多工作没人做。因此,各所在体制改革和人员安排上,要分清主次,保证重点岗位,使科研管理人员保持一定的比例。当然,我们科研管理人员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为科技人员服务的思想,要不断拓展思路,精通业务,服务科研。我们提倡所长配秘书,一级学科带头人配秘书,以便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所长和一级学科带头人都很忙,工作很多,确实需要有一个人专门帮你来打理日常事务性的琐碎事情。
同志们,创新团队和科技平台建设,是我院工作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2007年乃至“十一五”两个重点任务,也是实现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目标的关键。我们在2004年和2005年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明确了各个所的重点方向,陆陆续续招聘和培养了一批人才。现在我们把这些基础条件进一步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形成团队,形成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经费三位一体,才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次会议请各所主要负责人来参加,就是希望各个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各单位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力争早日抓出成效。
趁此机会我想再讲点其它问题,先讲一讲财务问题,大家知道,现在财务资金都是国家统管,使用起来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有几个问题希望我们的所长要特别引起重视。现在我们的财务情况要求做到月报。上面要求,你不能不执行,而且每月的钱每月都要花掉。希望我们的所长和分管的所长赶快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分管所长一定要熟悉业务,要精通业务,现在对会计要求非常高,要能理解和正确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定,要想方设法帮助所里和所长理财,要做到合理合法,合理规避风险。第二个是基本建设清理问题。我院基本建设有十几个项目还没有验收,资金每年也有几亿,一方面我们感觉项目不多、钱不够,一方面钱来了花不完,我们各所包括院部的基建项目要及时验收。希望我们各个研究所抓住机遇,多申报与改善我们条件有关的项目,要尽我们最大的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同志们,今年是我院建院50周年,我们计划在10月20日举行50周年院庆。我们一定要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加速推进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增强我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尽快地实现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建设目标,为全面提升我国的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