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发现,冬小麦高低畦种植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冬小麦群体密度,促进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上。
传统冬小麦栽培模式存在土地利用不足、水氮利用效率低等缺陷,制约了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冬小麦高低畦种植模式将传统畦田的畦梗改造成高畦,从而将田地整成高低相间的畦面,两个畦面均种植小麦,灌溉时低畦田作为水流通道,高畦田作为畦埂发挥作用。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发现,高低畦模式下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畦灌方式。高产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形成更大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冬小麦高低畦种植模式减少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增加了植株的氮素吸收,从而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此外,高低畦模式诱发冬小麦更多地利用土壤贮水,特别是深层土壤水分,从而提高降雨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储蓄雨水的能力。
该研究得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3.1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