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简历: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毕业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工作,2000年加入中同共产党,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在西安理工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并取得博士学位。
1996年-2000年,任水利土壤改良研究室副主任,2000年-2010年任副所长。
1994年-1995年,在巴基斯坦工作。
1999年11月-1999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国际灌溉排水培训班”中学习。
研究方向:灌溉排水技术与土壤环境改良
主要贡献:“九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农业涝渍灾害防御技术研究”;2000年主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研究”专题“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技术改造研究”;2003年主持UNDP“中国西北节水农业”中的节水灌溉项目中的“银北中低产田治理”;2010年主持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射程系列旋转式微喷头的中试与示范”; 2015年至今,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排水再利用和水处理”研究工作。
获得成果:
第一完成人:“农业涝渍灾害防御技术研究”,2003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二完成人:“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研究”,200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旋转式微喷头的研制”,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著作:
第一主编:农业涝渍灾害防御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0
第一主编:人民胜利渠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12
第二主编: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09
主要论文:
第一作者,淮北平原涝渍兼治的组合排水工程形式,《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第6期,P:7-9
第一作者,冬小麦灌溉随机模拟模型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 25-28
第一作者,轻型井结构与井泵优化配置研究,《灌溉排水学报》,Vol.26,No.6,p19-21
第一作者,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分析的双站直线解析法,《水利学报》,2008,39(5): 618-622
第一作者,利用DRAINMOD模型模拟不同排水管间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 20-24
通讯作者,作物灌水量随机模拟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09,28(5):92-95
通讯作者,人民胜利渠灌区水污染防治对策《人民黄河》,2009,31(11):70-71
通讯作者,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壤含盐量预测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 (10):71-72
通讯作者,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甜椒叶面积测定,《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37-241
通讯作者,河南省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水利学报》2011.42(7):783-788
通讯作者,主副流道旋转微喷头的研制和性能测试,《节水灌溉》2017,(11):101-104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第一完成人,低压管道灌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2011SR057506
第一完成人,农田管道排水管理系统,2017SR620579
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一种具有收卷滴灌带功能的移动灌溉设备,ZL 2011 1 0145025.7
第一发明人,主副流道微喷头旋转体,ZL 2012 1 0003662.5
第一发明人,一种机井滤料旋转回填装置,ZL 2015 1 0395364.9
实用新型专利:
第一发明人,一种排水试验测坑,ZL 201120076775.9
第一发明人,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ZL 2011 2 0182129.0
第一发明人,太阳能驱动的移动灌溉装置,ZL 2011 2 0182114.4
第一发明人,黄土高原丘陵区果树集雨灌溉装置,ZL 2011 2 0175638.0
第一发明人,主副流道微喷头旋转体,ZL 2012 2 0005234.1
第一发明人,一种四流道微灌喷头,ZL 2012 2 0688277.4
第一发明人,一种管道排水水位控制装置,ZL 2015 2 0243019.9
第一发明人,一种地下集水管道排水控制装置,ZL 2015 2 0243019.9
第一发明人,一种可调控排水沟水位的组合堰,ZL 201620427306.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