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江勇 师喆
河南连年取得粮食丰产,在这一农业奇迹的背后,节水灌溉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位于新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农田灌溉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早在1975年,该所就率先在郑州、新乡开展滴灌试验,并首次在国内提出了节水农业概念。
6月3日,顶着炎炎烈日,记者来到研究所的试验田,一台几十米宽的大型平移式喷灌机正在麦田中作业。
“这种喷灌机特别适合百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吕谋超介绍,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20%至30%,还可节省耕地,增加作物播种面积10%左右。
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灌溉研究所重点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肥的精准管控。
农田灌溉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邓忠介绍,智能机可以链接每日的天气预报信息,精准“看天”;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情况,精确“看地”;再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看庄稼”,把各种农田作物数据远程传输到中控平台后,利用预设的数据模型真正做到按需施水、施肥。
现在,应用了该所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的新型节水灌溉产品,已经在河南、山东、四川、广西等省区应用,并且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推广。
在我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规定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特别是要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和蓄水保水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正在迎来大需求、大发展时期。”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景雷说,“我们的职责,就是努力研发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节水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1-06/05/content_497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