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樊向阳,男,1974年4月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农科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副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水利学会理事/首席专家等。先后从事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水资源评价与规划、非常规水农业安全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水利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欧盟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它省部级课题5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主编著作6部、副主编1部、参编著作3部,主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部,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20余件。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具体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调控、环境影响评价、非常规水安全灌溉技术、灌区/区域多灌溉水源配置方法与技术等。
三、承担项目
1. 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非常规水长期灌溉环境效应及风险评价研究”等,2015.01-,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氮、钾肥料对再生水灌溉土壤重金属运移特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51479201),2015.1-2018.12,主持人;
3. 国家863计划课题“污灌农田及退化土壤修复关键技术”(2012AA101404),2012.1-2015.12,第二主持人;
4.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灌区水质水量调配技术研究”(2009ZX07212-004-01-05),2009.1-2013.3,主持人;
5. 欧盟第六框架国际合作项目,PL023168,运用低质量水和先进灌溉系统及管理办法进行安全优质粮食生产,2006/01-2009/12,子课题主持人;
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较为通用的灌区水资源转化模型研究(201203077-04-01)”,2012.1-2015.12,主持人;
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粮食加工再生水安全高效灌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1-2019.4,主持人;
8. “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再生水农田利用模式、风险管控与保障策略(2017YFC0403503-2)”,2017.1-2020.12,参加人;
9.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利用一体化的新型污染物环境效应及调控策略研究(FIRI202003-01)”,2020.2-12,主持人。
四、获奖成果
1. “北方井渠结合灌区农业高效用水调控技术模式”,2017年11月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2016-2017)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证书号KJ2017-R2-005-02。
2. “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2015年10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证书号2015-J-089-R02/10。
3. “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2005年2月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九完成人,证书号2004-J-1-007。
4. “华东北部半湿润偏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2010年1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5. “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8年5月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证书号2008-2-23。
6. “再生水作物安全灌溉技术模式研究”,2015年10月获新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证书号2015-J-1009-R02/15。
7. “水资源联合调控与保护技术研究”,2008年11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证书号2008-J-215-R02/07。
8. “宁蒙灌区农田退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2017年月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五、出版著作
1. 主编. 污灌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 主编.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 主编.北方典型灌区水资源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4. 主编.东北村镇地下饮用水污染防控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5. 主编.中国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6. 副主编.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农作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主编.新乡市水文水资源监测站基本资料实用手册. 前沿科学出版社,2020.
8. 参编.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郑州: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3.
9. 参编.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研究.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1.
10. 参编.“跨越2030”农业科技学科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六、发表论文
1. Zhang X X, Fan X Y, Li Z Y. Water velocity at water-air interface is not zero: Comment on “Three-dimensional quantification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us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mage-based modeling” by Saoirse R. Tracy et al.[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16,52(7):5687-5690.
2. Cui E P, Fan X Y, Li Z Y, et.al. Variations in soil and plant-microbiome composition with different quality irrigation waters and biochar supplementation[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9, 142(): 99-109.
3. Li Z Y, Qi X B, Fan X Y, et.al. Amending the seedling bed of eggplant with biochar can further immobilize Cd in contaminated soil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72(12): 626-633.
4. Cui E P, Gao Feng, Liu Yuan, et.al. Amendment soil with biochar to control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under u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irrigation_ Proceed with caution[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 240(): 475-484.
5. Du Z J, Xiao Y T, Qi X B, et.al. Peanut-Shell Biochar and Biogas Slurry Improve Soil Properti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 Four-Year Field Study[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 13724.
6. Li P, Qi X B, Hu C, et.al.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irrigation reduced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primed rhizosphere soil nitrogen supplying capacity[J]. CIGR18, 2014.
7. Li P, Hu C, Qi X B, et.al. Conjunctive effect of topdressing and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irrigation on rhizosphere soil nitrogen supplying capacity of greenhouse tomato[J].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st Asian Resources Recycling Technology, 2013, (): 551-557.
8. 杜臻杰,齐学斌,陈效民,李中阳,樊向阳*.生物质炭和猪场沼液对潮土水力特征参数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1):189-192,197.
9. 李松旌, 樊向阳*, 景若瑶, 等. 基于可公度性理论的干旱预测方法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2): 107-113+137.
10. 樊向阳, 费良军, 代智光, 等. 基于Hydrus-3D模型的再生水涌泉根灌模拟及布置参数预测[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4): 133-139.
11. 景若瑶, 崔二苹, 樊向阳*, 等. 不同钾肥对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Cd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1): 328-333+339.
12. 李中阳, 樊向阳*, 宋正国, 等.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水稻Cu、Cd吸收及根际土Cu、Cd形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6): 78-82,88.
13. 李中阳, 樊向阳*, 齐学斌, 等. 再生水灌溉对施用不同磷肥下茄子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4, 33(6): 6-9.
14. 李中阳, 樊向阳, 齐学斌, 等. 再生水灌溉对不同类型土壤磷形态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3): 232-235,238.
15. 黄仲冬, 樊向阳, 杜臻杰, 等. 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农田退水水量与水质特征[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11): 154-156.
16. 白芳芳, 樊向阳, 陈金平, 等. 河南商丘引黄补源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异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4, 33(2): 64-67.
17. 杜臻杰, 樊向阳, 李中阳, 等. 猪场沼液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3): 547-554.
18. 李中阳, 樊向阳, 齐学斌, 等. 城市污水再生水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8): 1072-1076.
19. 乔冬梅, 樊向阳, 樊涛, 等. Pb2+胁迫下黑麦草对外源有机酸的响应机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2): 261-264,270.
20. 李中阳, 吕谋超, 樊向阳, 等. 不同类型保水剂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2): 3753-3758.
21. 黄仲冬, 齐学斌, 樊向阳. 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与灌水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32(4): 91-95.
22. 崔二苹, 高峰, 陈红, 等. 再生水利用对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影响的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36(2): 32-38.
七、获得专利
1. “利用灌溉及化控技术联合提升镉污染土壤生产力的方法”,专利号:ZL 2014 1 0469850.6,2018年2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发明人;
2. “一种渠道水入渗系数检测仪”,专利号:ZL 2013 1 0284926.3,2015年4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发明人;
3. “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专利号:ZL 2013 1 0462462.0,2014年12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3发明人;
4. “一种远程遥控系统的现场手动和远程遥控的控制方法”,专利号:ZL 2005 1 0017534.6,2007年3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5发明人;
5. “用于抽水试验流量控制与测量的装置”,专利号:ZL 2013 2 0520210.4,2014年4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发明人;
6. “一种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流量恒定的控制装置”,专利号:ZL 2014 2 0312189.3,2014年10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发明人;
7. “渠道水入渗系数的测定装置”,专利号:ZL 2016 2 0162533.4,2016年7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发明人;
8. “渠道水入渗系数的检测系统”专利号:ZL 2016 2 0162532.X,2016年7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发明人;
9. “可上排水实验土柱装置”,专利号:ZL 2017 2 0464056.1,2017年12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发明人;
10. “土柱实验装置”,专利号:ZL 2017 2 0465864.X,2017年12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发明人;
11. “地下水位变化的测量装置”,专利号:ZL 2011 2 0451604.X,2012年7月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第3发明人;
12. “土壤侧渗测量装置”,专利号:ZL 2011 2 0451623.2,2012年7月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第3发明人;
13. “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原位抽提螯合捕集治理装置”,专利号:ZL 2016 2 1245399.0,2017年6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3发明人;
14. “一种新型检测不同深度土壤状态的根箱装置”,专利号:ZL 2017 2 1250987.8,2018年5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3发明人;
15. “一种再生水重金属过滤器”,专利号:ZL 2017 2 0666175.5,2018年1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16. “一种基于拨轮与检测槽改进的土壤养分速测仪”,专利号:ZL 2019 2 0446504.4,2020年4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17. “一种再生水湿地生态净化装置”,专利号:ZL 2017 2 1299340.4,2018年5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18. “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管理系统”,2019年5月获国家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号:2019SR0508874,第一完成人;
19. “再生水灌溉数据库管理软件”,2019年5月获国家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号:2019SR0516101,第一完成人;
20. “再生水设施滴灌控制系统软件”,2019年8月获国家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号:2019SR0806972,第一完成人;
21. “灌区水质水量联合调度软件”,2019年8月获国家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号:2019SR0815477,第一完成人。
八、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fxy0504@126.com
联系电话:0373-339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