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灌溉所举办2018年第三期“灌溉论坛”。本次论坛以“传承灌溉精神、践行青春使命”为主题,邀请灌溉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陈玉民、彭贵芳、郭大应“讲历史、讲传统、讲体会”,传承灌溉所优秀的科研创新精神。本次论坛由党委副书记邓祥主持,科研管理处处长、青工委主任吕谋超出席论坛并发言。
几位退休专家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灌溉所不同时期的故事,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分享收获,探讨未来。今年82岁的陈玉民老师是原作物灌溉研究室主任,其主持编写的《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和《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是行业公认的经典著作。他带领大家回顾了灌溉所的成立过程,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作物灌溉学科发展的六点思考。他教导青年科研人员,我所成立的宗旨是解决农田水利问题,做研究要以解决区域性问题为目标,着眼全国、提高眼界。
原灌水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彭贵芳老师今年已80周岁,是国内最早研究出“双壁管滴灌带”和“补偿式滴头”的科学家。他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分享了对科学研究三个境界的体悟。他表示,科学研究大致分为迷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种境界,面对困难要坚持,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刻。
75岁的郭大应老师是原洪门试验站负责人,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支持科研工作。他以“感恩”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表示,自己的生命是他人救的,自己的教育是国家支持的,因此常对党和国家怀有感恩的心。他尽己所能捐款捐物帮助他人,奋不顾身保护国家财产,彰显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他对青年职工研究者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一切以灌溉所的提升为目标,常怀感恩的心”,不仅要在科学技术上,也要在道德水平上提升自己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工作。
邓祥对三位老科学家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表示,建所半个多世纪以来,老一辈科学家以灌溉所的发展为使命,为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青年科研工作者要继续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处理好科研和实践的关系,“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深入实践,加强能力建设和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学习老同志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吕谋超表示,这次论坛首次以传承灌溉精神为主题,是我所创新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后会继续组织系列座谈会,增进职工对灌溉所历史的了解,弘扬灌溉所的传统精神。
论坛中,今年新入职的7位员工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他们表示非常钦佩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卓绝的科研精神和以德为本的做人准则,尤其对郭大应老师冒雨保护洪门试验站仪器设备的经历印象深刻。他们也感恩老同志无私地分享做科研的经验,并表示对自己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